邓演达(1895年3月1日-1931年11月29日),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,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。1919年保定军校毕业,历任粤军第一师参谋兼独立营营长、第三团团长,被孙中山授予少将军衔。1924年先后任黄埔军校训练部副主任、黄埔军校教育长。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中将主任,攻克武昌后,兼任湖北省政务委员会主任、总司令部武汉行营主任。1927年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、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、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和中央农民部部长、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主任。1930年8月9日在上海成立了“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”(中国农工民主党),并被推选为总干事,明确表示要推翻蒋介石的反动政权,继续完成孙中山的革命事业。1931年8月在上海被捕,11月29日被蒋介石秘密杀害。
黄琪翔 (1898年9月2日-1970年12月1 0日),中国民主革命家、政治家、军事家。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。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,北伐名将、抗日英雄。福建事变的策动者、参与者。大革命时期历任十二师师长、第四军军长等职,与叶挺将军为第四军赢得“铁军”称号。抗战时先后任二十六集团军、十一集团军、预备集团军总司令,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、中国远征军副总司令等职,先后荣获“抗战胜利勋章”、“青天白日勋章”以及美国“总统自由勋章”等。1949年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,并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。先后担任中央政法委员会委员、国防委员会委员、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司法部长、国家体委副主任、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。
章伯钧(1895年11月17日—1969年5月17日),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。1920年毕业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,后任安徽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长、中山大学教授。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党代表(军长朱德)。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,任起义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。1930年同邓演达等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,任宣传委员会主席委员。1933年策动、参与福建事变,后任人民革命政府土地委员会主任。1941年参与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。1947年改组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为中国农工民主党,任主席。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、政务院政务委员、交通部部长、全国政协副主席、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主席、民盟中央副主席、《光明日报》社社长等职。
彭泽民(1877年-1956年),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。1906年孙中山在南阳组织同盟会,彭泽民任吉隆坡分会负责人之一。1924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、海外部部长、国民政府委员。1927年参加“八一”南昌起义,任革命委员会委员。1930年参与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,任侨务委员会主席委员。1947年当选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。1949年代表中国农工民主党响应中国共产党“五一”号召,同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。建国后,曾任中央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、首都归国华侨联谊会主席、全国侨联副主席、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、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第一任主委、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。
季方(1890年-1987年),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。先后参加辛亥革命、讨袁护国运动、北伐战争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,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重大贡献。曾担任黄埔军校特别官佐、国民革命军二十二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、第一师政治部主任、第四军教导团参谋长。1930年8月,参加邓演达创建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,任财务委员会主席委员。1933年参加“福建事变”任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。1940年任新四军苏中第四军分区司令员、苏中行政公署主任。抗日战争胜利后,任苏皖边区政府副主席。1948年任华东军区解放军军官教导总团团长。建国后先后任政务院交通部副部长、江苏省副省长、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、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。
周谷城(1898年-1996年),中国著名历史学家、教育家、社会活动家。杰出的爱国民主战士。早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,1921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教书,同一师附小主事毛泽东结为挚友。1926年投身湖南农民运动,1927至1933年在上海暨南大学附中、中国公学、中山大学任教。1942年起任复旦大学教授、历史系主任、博士生导师、教务长等职。《中国通史》、《世界通史》作者。建国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、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兼首任执行主席、中国太平洋历史学会会长。1930年加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(中国农工民主党),历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员会主任委员、中央委员会委员、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,中央委员会副主席、主席、名誉主席。
卢嘉锡(1915年10月—2001年6月),1956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。物理化学家、教育家、社会活动家和科技组织领导者。193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,1939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哲学博士学位,1950年历任厦门大学理学院院长、副教务长、研究部副部长、部长、校长助理、副校长等职。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(院士),1960年任福州大学副校长和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,1981年5月出任中国科学院院长,198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,是担任这一职务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。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,兼华侨委员会主任。同年任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、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、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等职。
蒋正华,1937年10月生,人口学家。1992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。先后从事中国人口发展预测分析、中国人口就业与消费等多项研究工作,成为中国技术人口学科带头人之一。编制的中国模型生命表填补了国际研究的空白。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,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。著有《人口分析与规划》、《区域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规划方法》、《中国分类模型生命表》等。被载入《当代国际名人录》和《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》。曾获得“二十一世纪贡献奖”、印度国际人口科学院金质奖章,还曾当选为1992-1993年度“国际杰出人物”。先后担任西安交通大学讲师、副主任、人口与经济研究所所长,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,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、主席,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,中印友协会长等职。
桑国卫,1941年11月生,临床药理学专家,国际药学联合会药学科学终身成就奖,中国工程院院士。为中国GCP、GLP规范主要起草人与推行实施者之一,全国计划生育科技功臣。先后担任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临床药理学及内科客座教授、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、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、浙江省省长助理、农工党浙江省委主委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所长、中国生物制品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、世界卫生组织药品质量控制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主任、国家药典委员会秘书长、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副主任、中国药学会理事长,中国“十一五”、“十二五”国家科技重大专项“重大新药创制”技术总师,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、主席,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。
陈竺,1953年8月生,分子生物学家。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,国家“973”计划首席科学家。在血液学、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,曾获法国抗癌联盟卢瓦兹奖、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。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、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、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、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、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十个院士头衔。先后担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教授、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、中国科学院副院长、国际科学院协作组织主席、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、中华医学会会长、农工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。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、农工党中央委员会主席、中国红十字会会长。